专注全国展台设计搭建

广州展台设计搭建商_展台设计制作工厂_展台设计布置—展台搭建公司

首创展台设计首选品牌十年专注 展台设计搭建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86-020)29840768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在看不懂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欣赏艺术展?

返回列表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 2016-04-16 浏览:

一边是的灵动清雅的鹤舞丹青,一边是的排列有序的线条色块,这奇异的组合构成了“韵律相晖——莱勒·卡尔哈尔德/鲁晓波绘画作品展”。莱勒是德国构成主义绘画大师,与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既有师生之情,也有挚友之谊。

本次展览是这两位艺术家的双个展,当中国水墨意蕴遇上西方抽象格律,双方既有激荡碰撞,又有融合借鉴,为市民奉上了一场新奇的视觉享受,同时“看不懂”的构成主义绘画,也刷新着公众对于艺术的认知。

当中国水墨意蕴 遇上西方抽象格律

“韵律相晖”展览4月9日在石家庄市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莱勒·卡尔哈尔德和鲁晓波的绘画作品86件。1号展厅展览展示的是鲁晓波的水墨画,绝大多数作品的主角是鹤,也有几幅水墨孤鹰。鲁晓波先生的鹤或轻歌曼舞、或宁静安详、或腾空飞翔,清雅而柔美的画面,仿佛能让人聆听到无声的天籁,水墨意韵跃然纸上。伴随着在大厅里回荡的空灵鹤鸣,观摩着一幅幅灵动不羁、风姿万千的丹顶鹤,仿佛在读一首首飘逸超拔的诗,心境随之也复归宁静与安然。

相对而言,德国画家莱勒·卡尔哈尔德的作品让人觉得陌生而新奇。他的作品都是不同颜色的色块或不同粗细的线条排列而成,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秩序感。如《和谐的十字》《在巴比伦的吸血鬼之舞》《对话组合》等系列,色彩鲜明醒目,即使红、绿这种互不兼容的颜色,也能形成一种和谐的撞色。

莱勒·卡尔哈尔德先生曾担任卡塞尔艺术学院院长,终身致力于构成主义的研究与实践。跟他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系列性的作品一样,莱勒先生是一位理性严谨而富有激情的人。本次展览策展人、市美术馆馆长刘锋介绍,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布展前他坚持亲自来到展厅,“转了一会后,他拿着我们展区平面图画了一个小时,标注尺寸、选哪幅画、怎么布展等。回去后他又做了一个模型。”

东西方艺术在对话中 相互借鉴

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被放在一个展览里,代表着中德不同哲学体系和绘画体系的对话。双方既有激荡碰撞,又有融合借鉴,就像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所说的:“两位画家的画充分体现了‘舞动的理性和理性的舞动’,中西方两种艺术互相吸收、互相借鉴,水墨意蕴与抽象格律相互辉映。”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鲁晓波的画全是灵动的曲线,莱勒的画全是直线。但在鲁晓波的绘画中,我们亦能看到他作为设计师的巧妙,墨线和色韵都显示出一种理性的师法传统。鲁晓波早在留学德国期间便开始画鹤,他将西方艺术的求实求动的方法和中国艺术的求虚求静的意境结合起来,使他的画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音律与气韵。

而莱勒先生的画,运用形与色这对最基本的绘画造型要素,以最纯粹方式构建新的思维纬度及美学思考,和谐有序的画面突显格律之美。研究和寻求着生命的用力、平衡、秩序,是莱勒一生创作的主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无意间获知,为之实践了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源自于中国数千年前的“洛书”,他的“格律秩序”“和谐数理”排列完全对应“洛书九宫”,让他兴奋不已。

从表象上,他们是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传统与现代,但他们都表达着或者寻找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这种独特的文化底蕴体现着一种各自的生命观,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意向和生命哲学。

当代艺术展更强调“观念性”

无独有偶,就在“韵律相晖”开幕的同一天,万营艺术空间的“成·物——艺术家案例研究系列(第一回)”展览也拉开帷幕。展览邀请到李青、王郁洋和孔令楠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年轻艺术家,并由万营艺术空间艺术总监郑妍女士亲自担任策展人。

郑妍告诉记者,现在艺术家们讨论的问题、涵盖的面越来越广,他们在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在他们作品中你会看到很强的“观念性”。比如,李青的作品主要围绕着语言、图像、日常物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内在的歧义和悖论展开,而孔令楠的绘画,以人造的霓虹灯线条与凝重理性的深色背景形成的巨大反差,营造一种超乎客观存在的情境。

王郁洋善于运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创作和表达,他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讨论。《隐形雕塑》系列作品,造型来源于雷达反射专业的博士之手,这些具有审美意义的造型在雷达反射领域是不存在的,但王郁洋运用汉白玉雕凿、不锈钢敲造、金属镀金等材料和工艺将它们制作出来,并赋予《生命》《无穷住》《沉睡的缪斯》等诗意的名字。王郁洋的很多作品都是跨领域合作的,比如《线》是跟清华脑神经工程的专家合作,《图与字》跟国家编码中心的专家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领域和另一个领域碰撞的时候会产生更多新的认知。”

看这样的展览需要相关知识储备

1793年,法国卢浮宫凭着公共启蒙的文化自觉与文化理想,对法国普通民众打开了大门。近年来,我国也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标志着美术馆的公共性不仅是面对文化精英,更是面对普通观众的。

但上述展览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更多意味着“看不懂”和误读。

展览开幕上艺术家云集,笔锋、用色、留白、神韵……点评起作品来头头是道。但隔一天记者再去展厅,观展的多是普通观众,他们更多说的是“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在“韵律相晖”展览开幕式上,莱勒先生说,“我的画是可以讲故事的。”但对于没有构成主义绘画知识储备的普通观众而言,他的画就是十字架和方块、黑白和彩色。同样,如果不是有王郁洋在现场讲解,他的作品也会令人感觉一头雾水。

而且跟欣赏传统美术作品不同,当代艺术展中到处都是“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误读”。比如李青有一个影像作品《甜味雕像》,艺术家把用巧克力酱滴到普希金的雕塑上,代表着甜俗的消费文化对浪漫精神的遮蔽。这是一种比较激烈的表达方式,意在激起观众的反思。但由于影像作品是循环播放的,如果你正好先看到的是覆满巧克力酱的雕塑,转一圈回来你会发现雕塑上的巧克力酱反倒少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可能会跟作者的意图正好相反。

看不懂的展览 拓展公众对艺术的认知

大家看不懂的展览,还有举办的意义吗?

刘锋认为,越是大家看不懂的展览,越要更多地举办。

一方面,美术馆会通过讲座、讲解,或者展览的前言、手册等材料,给大家有一个解读,让大家能看懂。另一方面,大家看不懂是因为缺少欣赏这样艺术的知识储备。刘锋说:“我们从小接受的这种美学教育还是偏传统的,习惯欣赏写实、具象的作品。而西方的美术史三百年以前已经从写实走向了印象派,又从印象派走向了抽象派。我们不去界定和筛选艺术形式,让大家多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拓展公众对艺术的认知。”

就拿莱勒先生的画来说,2013年11月,他的画才首次在国内展出,这是莱勒的作品第三次在中国展出,所以石家庄的观众感觉陌生并不意外。但因为这个展览,让石家庄的观众一窥构成主义的艺术创作面貌,可能就会有“看不懂”的观众回去会搜一下什么是构成主义。“将来他欣赏下一个展览的时候,可能会有其他的这种信息不断补充,那么他的艺术欣赏水平也好,他对艺术的认知也好,会更全面。”

看不懂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欣赏艺术展?刘锋的建议是,越是看不懂,就越应该多看,时间长了,我们内心就会有一个自己的解读。因为艺术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让你看懂,看明白,还有一个是潜移默化地提升你的艺术修养。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1如何找到关键决策人?会展销售技巧之一

22019香港巡回展览在济南举行 同根同心 ‧共创双赢

3“中国商业成就展”将于12月在北京举行

4埃及举办信息通信技术展 约500家企业前来参展

5嘉诺展览携手57家特装登场AAPEX&SEMA展

6柳工亚洲高空作业机械展完美收官

7展示动能转换新成果 山东临工出席青岛展洽会

8首届数字经济博览会圆满落幕

9主题参观路线 尽展二十一届高交会科技魅力

10全国智慧农业创新簇集展数字化转型

全国服务热线15920323209

扫一扫更精彩!扫一扫更精彩!

首创展台搭建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 Powered by EyouCms
全国服务热线:(86-020)29840768   手机:15920323209
地址:广州天河区珠吉街东横三路8号广桥商务园B栋4楼401
备案号:粤ICP备12055948号

在线客服
  • 曾经理(微信同号)
  • 手机:15920323209
微信公众账号